《三角形的特性》教学设计
教学内容: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0、81页 , 练习十四第1、2、3题。
教学目标:
1.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,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,知道三角形的特性,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。
2. 通过实验,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。
3. 经历观察、分析、猜想、实践的学习过程,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。
4.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。
教学重点:1.建立三角形的概念,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,知道三角的底和高。
2.在观察、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。
教学难点: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,会在三角形内画高。
教具准备:多媒体课件,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框架各一个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联系生活,情景导入
1. 师:同学们,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,请你仔细观察一下,这些物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?(课件出示红领巾、三角板等图片)
(学生回答指出都有三角形)
2. 导入课题:同学们的眼力可真好,对, 这些物体中都有三角形(同时点击课件,抽出三角形)可见三角形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,那它究竟有什么特点?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,来研究三角形的特性。(板书课题: 三角形的特性)
二、操作感知,理解概念
1.发现三角形的特征。
师:大家看,在这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中,你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吗?(分小组讨论)
集体讨论评价,得出:三角形有三条边、三个角、三个顶点。
师:大家同意吗?(同意)是的。刚才同学们所发现的三角形有三条边、三个角、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。(板书:三条边、三个角、三个顶点)
师:你能在自己的练习纸上画一个三角形吗?并尝试标出边、角、顶点。( 课件展示)
2.概括三角形的意义。
引导: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形成了一致的看法。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,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?
课件出示完整定义。(齐读三角形的定义)
(课件出示)请同学们对照三角形的意义,判断一下: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?
师:你认为三角形的意义中哪些词最重要?为什么?
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“三条线段”“围成”。(此处可点一点“围成”就是首尾相接,两个条件缺一不可)
师: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,三角形也有自己的名字。为了表达方便,我们习惯用连续、并且有顺序的大写字母A、B、C,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,上面的三角形就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。(同时点击课件,出示三角形ABC。).
师:我们在前面画了一个三角形,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?
三、教学三角形的高
师: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四边行和梯形的高,三角形同样也有高,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。
那么,什么叫三角形的高呢?让学生观看课件。(学习高的定义)
师:这就是三角形的一条高。从顶点A出发,作对边BC边上的垂线,点A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一条高
学生看书本完整定义: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,这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我们叫做三角形的高,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。

学生看后齐读高和底的定义。 辨析:
这两条虚线是不是也是三角形ABC的高?
师:试着在刚才画好的三角形ABC内作出一条高,并标出它所对应的底,比一比,谁作的高最规范、最漂亮。
(学生尝试作高,教师巡视,了解情况)
交流作高的过程。教师示范画出一条高。(一边演示,一边讲解:画三角形的高,其实就是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垂线段。)
师:那么三角形究竟有几条高呢?
小结:无论什么样的三角形都有三条高。
四、实验解疑,探索特性
师:在我们生活中,用到三角形的地方很多,你们看(课件出示:自行车、篮球架、电线杆),你发现了什么?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呢?(学生各抒己见)
师:同学们的说法都有道理。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看,我请两个同学来拉拉看,(指名)感觉怎样?(拉不动)拉不动说明三角形具有怎样的特性?(稳定性并板书)
师:正是因为三角形的这一特性,所以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广泛,你能举个例子吗?
师:刚才我们发现四边形容易变形,你能想办法让这个四边形也拉不动吗?(指名说)为什么?
师: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,你能来运用吗?(课件出示练习题)
五、总结评价,质疑问难
这节课你获得了什么知识?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?